中国足球的“恐沙症”仍在延续。北京时间4月4日凌晨,U17亚洲杯小组赛首轮,中国国少1-2不敌东道主沙特队,遭遇开门黑。至此,在短短41天内,中国男足三个年龄段的国字号球队——成年国家队、U20国青、U17国少——全部输给沙特,且比分均为0-1或1-2,暴露出各级梯队面对西亚技术流球队时的全面劣势。
本届U17亚洲杯,以艾比布拉、魏祥鑫为核心的国少队曾在预选赛表现亮眼,但正赛首秀却因压力过大彻底失常。开场仅12分钟,门将依合散冒然出击滑倒,沙特球员轻松推射空门得手。半场补时阶段,国少后防线严重漏人,沙特再下一城。尽管补时阶段国少扳回一球,但为时已晚,最终1-2吞下失利。
这场失利让中国足球的“沙特阴影”再度加深:
2月22日:U20亚洲杯1/4决赛,国青主场占优却补时遭沙特0-1绝杀,无缘世青赛。
3月21日:18强赛第7轮,成年国足客场0-1沙特,林良铭染红导致少打1人,两回合被双杀。
4月4日:U17亚洲杯,国少1-2沙特,出线形势急转直下。
三场比赛,同样的剧情——中国队在关键防守失误或裁判判罚中崩盘,而沙特队则展现出更成熟的战术执行力和心理素质。
根据赛程,国少次轮将面对乌兹别克斯坦,若再败则大概率提前出局,无缘时隔20年重返世少赛。主帅必须解决两大顽疾:
防线专注度:门将失误+后卫漏人暴露青训基本功缺陷。
进攻效率:全场仅1次射正,锋线缺乏有效组织。
若无法调整,国少恐重蹈国青、国足覆辙,再次倒在“冲出亚洲”的门槛上。
三线溃败沙特并非偶然,折射出中国青训的深层问题:
技术短板:面对沙特的小范围传控,中国球员普遍控球能力不足。
心理素质:关键战屡现低级失误,抗压能力亟待提升。
战术僵化:各级球队缺乏针对性部署,临场调整迟缓。
若不从青训体系彻底改革,中国足球与亚洲强队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。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没有了